搭“积木”造房子的嘉盛“远大”梦想
发布时间:2019-01-03 00:01:00

记者:亦安冉
/

    有一样玩具,经久不衰,一块一块搭上去,可以搭出形态各异的房子,塑料的积木是很多人小时候玩不厌的玩具。
    在吴中,有这么一家企业,用钢筋混凝土的“积木”给人盖房子。从专业角度讲,这叫“装配式建筑”,也就是所有的楼板、墙、楼梯等部件都在流水线上生产好,每一块钢筋混凝土的预制件“积木”都预留了安装节点,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不必一步一步砌筑砖墙,只需要把这些工厂流水线定制生产的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完成吊装组合、连接、安装就可以了。
    在装配式建筑的工地现场,再也看不到灰尘飞扬,还有随地乱放的建筑垃圾,关于建筑施工的传统观念正在被颠覆,建筑工业化时代眼看着不远了。
    这里需要先普及一下PC构件。PC 英文precast concrete,也就是混凝土预制件的英文缩写,在住宅工业化领域称作PC构件。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预制剪力墙,预制楼板等,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

太湖畔,有苏州最大的PC生产基地

    太湖畔,七子山旁,吴中区宝带西路和珠江南路口,嘉盛远大PC工厂,首期占地面积121.1亩,总投资3.8亿元。于2017年5月下旬正式建成投产,是目前苏州规模较大,体系最全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在为上海桂碧园项目、宝山顾村等项目提供PC构件。
    作为目前全市规模较大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嘉盛远大拥有5条自动PC生产线,1条自动钢筋生产线,1个异型件生产车间,以及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设的实验室,产品主要为装配式建筑的PC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板、楼梯板、叠合梁、阳台、空调板、飘窗等,年产能12万立方米。
    在嘉盛远大,生产车间秩序井然,在机器的轰鸣声中,5条自动化生产线开足了马力,一面面墙、一块块楼梯板等预制混凝土构件,都是从这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
    这些构件将运往各个工地现场,最终成为一座座建筑展示在世人面前。
    苏州市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保障房项目虎丘C地块正式启动桩基工程,1944套保障房的墙面、房梁、阳台等关键部件都将从嘉盛远大的工厂流水线上“造”出来。
在吴中,还有一座全国首家绿色三星级标准的地下空间,将地下交通、公共服务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就在前不久,央视四套还聚焦了吴中区太湖新城。这座地下空间也引进了嘉盛远大的装配叠合式管廊技术。
    而碧桂园、万科这样的地产巨头,也在一些建筑项目中采用了嘉盛远大的PC构件。还有更多的地产项目也向嘉盛远大投来了橄榄枝。

保障安全,有钢筋套筒技术

    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安全是如何保障的呢?装配式的大力推行,得益于关键节点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大力介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连接质量稳定可靠,连接接头能有效传递建筑结构荷载。装配式混凝土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技术经过清华大学反复试验,试验证明:灌浆套筒表面未见可见裂纹,与周边混凝土黏结完好,连接钢筋未出现滑移现象,钢筋套筒灌浆接头能有效传递钢筋拉、压力,解决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方式,一改以前靠人工焊接的方法,现在只需要通过一个厚实的钢筋套筒,就能安全地把楼上楼下连接起来。

工期缩短,装配式更环保绿色

    搭“积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却丝毫没有建筑垃圾生成,传统的灰土飞扬的工地场景是见不到了。
    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使得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现场大量的装配施工作业,传统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对比传统建筑技术也大大降低。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装配式建筑能有效缩短工期,传统的堆砖砌瓦式的建筑方式,大约要10天才能起一层,而装配式建筑快的话5天就可以起一层,慢的话7天也可以完工一层了。

一步到位,连装修都省了

    在嘉盛远大的生产车间,一块块钢筋混凝土在生产线上浇注成型, PC构件中水电的预留槽全都预留好了,在一块四四方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最多的时候甚至嵌入了48个预埋件,一部分“硬装”其实已经先一步就涵盖在预制件中了。
清水混凝土,是嘉盛远大正在申请的一项专利技术,让装配式建筑在PC构件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生产出的PC构件,表面光滑,色泽均匀,不需要再去粉刷墙面进行二次装修,也就相当于,搭建起来的房子就已经是“精装修”了。戴大力介绍,二次装修还会带来二次污染 ,采用清水混凝土的PC构件,集结构装修一体化,更加绿色环保。

“搭积木”,并非想象得那样简单

    房屋建造从施工工地转移到了生产工厂,整个建筑物被分解成一个个单体构件,在外行人眼里,盖房子就像搭积木,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一个构件都要经过严格的工艺,精度达到毫米级,才能保证组装时的严丝合缝。
    组装也并非易事,对建筑工人的要求要高得多,无论是构件加工制作,还是现场安装、密封连接等,工人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程师也需要复合型人才,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结构工程师,同时也要是设备工程师。
    据介绍,现阶段的装配式项目并没有达到标准化设计,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属于个性化定制,而且每一个构件上不仅仅包含了传统的建筑、结构、水电安装的内容,同时对施工所需预留预埋都有涉及,所以这也就要求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要前置,将所有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提前考虑。
    也许未来实行标准化,比如户型标准化了之后,对应的外墙尺寸结构,内墙尺寸结构一致,那么工厂施工时的模具就可以一致,成本将大幅降低,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当然,越来越标榜个性的今天,标准件只是一种业态,个性化才会更受人追捧,戴大力介绍,墙面可以定制生产,中式园林甚至也已经可以实现定制。

探路建筑工业化 延续吴中工匠精神

    装配式建筑,也是吴中区积极探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有力尝试,也正应了“中国智造2025”的国家战略。
    说起来也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香山帮就离嘉盛远大不远。这里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人称“香山帮匠人”,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从匠心独运的苏州古典园林到气势恢弘的北京皇家宫殿,数百年来,苏州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
    今天,在香山帮聚集的不远处,嘉盛远大正在蓄力建筑业的一场变革。前者是赫赫有名的传统工匠精神,后者是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精神。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从建筑形式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这样一种建筑形式,在业内可谓风光无两。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列为重点推进地区,苏州作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要达到,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25%以上。
    早在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这份文件催生了嘉盛远大探索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2016年嘉盛集团在苏州市和吴中区的支持下,在苏州木渎会务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建立苏州地区最大,体系最全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踏出了吴中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2016年9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文件:国办发〔2016〕71号《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关于苏州装配式建筑的利好消息也是不断。2017年7月18日,苏州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在新建建筑中加快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的通知》,要求从2017年12月1日起,在苏州新建建筑中全面推广应用预制“三板”。7月25日,苏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强建设监管的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苏州装配式建筑的近期发展目标及关键时间节点,并从土地规划、土地出让条件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予以扶持。
    2017年8月2日,嘉盛远大首批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正式出厂,发往位于上海的安装现场。这也是苏州出产的第一批预制混凝土构件,此批次构件产品的品类齐全,包括预制夹心保温外墙、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板、预制阳台及预制楼梯等,用于上海某装配式高层住宅项目的建设,产品实现发货零差错率,零报废率,受到上海市客户及行业协会一致好评。业内都知道,上海市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要求最高、标准最严的装配式建筑市场。
    2017年11月底,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承建了苏州全市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基地——苏州市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保障房项目虎丘C地块。这是苏州市首个采用装配式施工的试点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长,是市政府重点民生保障工程,位于金阊新城,包括17幢16层至26层不等的1944套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2018年07月25日上午9:00开始,苏州市质监站,苏州市保障房中心有限公司,中咨监理,嘉盛建设,中正检测及嘉盛远大等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检测人员现场对每块产品认真检测,产品通过检测验收合格后,吊装工作正式开始。
    研发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嘉盛远大关于装配式建筑已经申报了14项专利,其中8项专利已批复。2018年7月10日,戴大力代表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建材集团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奚飞达副总经理正式签署科研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品化制备技术”和“先进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水泥制品”的受邀协作单位,正式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参加《预制装配化混凝土建筑部品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编制工作。
    嘉盛远大参与到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中,为积极推进科技******和行业变革,贡献一份吴中力量。吴中近年来也开展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示范培育工作,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引导吴中太湖新城申报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鼓励全区设计、施工、生产、开发企业,主动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模式转型,重点对嘉盛远大、昆仑绿建、皇家木结构等一批本土建筑企业进行积极培育,自觉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力争在施工、检测技术、建筑部品等方面取得突破。
    吴中不仅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建筑节能引导资金,拓展“吴中区建筑节能引导资金”支持范围,增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引导内容,每年还将专门安排一定面积的装配式建筑用地,同时削减或返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相关成本。
    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上,吴中区对标苏州市发展目标并自加压力,不仅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环节开通绿色审批通道,还从财政、用地、税费、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装配式建筑,在吴中走出了一条稳扎稳打的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