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业的优势

构件运输
01.构件运输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吊装顺序,将相应构件运输到现场,存放到塔吊起吊区域,施工现场因运输车辆较多,需做好车辆调度。
弹线定位
02.弹线定位
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结合,将内控点引致相应楼层,外墙板弹出内壁控制线以及端面控制线,内墙板弹出两侧控制线及端面控制线。
标高测量
03.标高测量
使用水准仪通过普通厚度的硬塑垫块对标高进行抄平,每个构件的垫块为两组。
吊装外墙板
04.吊装外墙板
根据构件编号,吊装顺序,将外墙板吊装就位,吊装外墙板时需根据外墙板吊点数量合理选用钢丝绳或者钢梁,保证每个吊点受力均匀。
构建垂直度校核
05.构建垂直度校核
通过斜支撑和靠尺对构件垂直度进行校核,两个斜支撑需同时转动,且方向一致,直至垂直线与刻度线一致。
外墙板缝宽度控制
06.外墙板缝宽度控制
设计时外墙板缝宽为20mm宽,依据测设标高调整垫块总高度,板缝应控制在20±5mm以内。
连接件安装、板缝封堵
07.连接件安装、板缝封堵
用直径16mm,长度30mm的螺栓固定连接件,外墙板平面与阳角连接时,使用一字型连接件连接;外墙板阴角相接时,使用L型连接件连接;使用防水卷材或pu棒对板缝进行封堵。
吊装叠合梁
08.吊装叠合梁
将叠合梁底标高及梁端控制线弹注在外墙板上,叠合梁就位前先将顶支撑调节至梁底标高,叠合梁九尾后用夹具进行临时固定每根叠合梁不少于2个。
吊装内墙板
09.吊装内墙板
按构件编号及地面控制线对构件进行就位,用斜支撑校核构件垂直度,构件落位时需注意其正反面。
剪力墙、柱钢筋绑扎
10.剪力墙、柱钢筋绑扎
剪力墙、柱竖向钢筋相邻钢筋搭接接头不得在同一平面,应相互错开,剪力墙、柱的钢筋间距、直径、锚固长度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柱、剪力墙支模
11.柱、剪力墙支模
当外墙板为模板时,先将对拉杆对穿,这些对拉杆进行加固,室内剪力墙支模与传统支模方法一样。
柱、剪力墙砼浇捣
12.柱、剪力墙砼浇捣
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新老混凝土的截面进行处理;混凝土应该分层浇筑,严格振捣,外墙板为外模时,应适当增加分层层数,防止外墙板开裂,跑模;砼终凝前进行养护。
模板、斜支撑拆除
13.模板、斜支撑拆除
剪力墙、柱侧模板拆除时,其强度能保证表面及棱角不损坏即可,叠合梁底支架此时不得拆除,拆除时间与传统的底膜拆除时间一致。
搭设叠合板顶支撑
14.搭设叠合板顶支撑
叠合板吊装前先核对叠合板编号及安装方向,起吊时合理选用钢丝绳及吊点数量,确保各吊点受力均匀,叠合板短边支撑与叠合梁搭接长度为15mm,叠合板与叠合板底部倒角为20mm。
吊装叠合板
15.吊装叠合板
叠合板吊装前先核对叠合板编号及安装方向,起吊时合理选用钢丝绳及吊点数量,确保各吊点受力均匀,叠合板短边支撑与叠合梁搭接长度为15mm,叠合板与叠合板底部倒角为20mm。
铺设拼缝钢筋
16.铺设拼缝钢筋
在板与板拼缝处布置拼缝钢筋,钢筋的直径,间距,长度按设计图纸。
楼梯梯段吊装
17.楼梯梯段吊装
楼梯梯段吊装时需计算上下吊点钢丝绳长度。
叠合板板缝封堵
18.叠合板板缝封堵
用宽胶带对板与板、板与梁之间拼缝进行封堵。
搭设防护栏杆
19.搭设防护栏杆
通过T字形挂具将防护栏杆挂在外墙板上。
楼面管线预埋、叠合楼板钢筋绑扎
20.楼面管线预埋、叠合楼板钢筋绑扎
根据设计图纸将管线预埋到位,叠合楼板钢筋直径,长度,间距,规格与设计图纸一致,首先铺设与叠合板桁架方向一致的板面钢筋,再铺设与桁架相垂直的板面钢筋。
楼面标高控制
21.楼面标高控制
用水准仪再钢筋上做标高控制标记。
楼面砼浇捣
22.楼面砼浇捣
楼面混凝土现浇时,需预留出楼团体段钢筋锚固区,现浇前先清理楼面杂物,并浇水湿润,在浇筑时需严格控制其表面平整度,可用扫平仪根据标高控制点进行刮平,同一套房间内标差不宜大于5mm
楼面找平压光
23.楼面找平压光
浇筑板面12小时内需浇水养护,浇筑时室外温度不得低于5℃,遇高温天气还需覆盖薄膜养护。
PC构件缝隙处理
24.PC构件缝隙处理
基材清理;填充泡沫棒(PE棒);粘贴美纹纸;施打底涂;施胶(PC专用);刮平修整